一、排名对象

政务机构微博认证用户

二、榜单周期

日榜:以自然日为统计周期的榜单,每天8:00更新,延期2天

周榜:以自然周为统计周期的榜单,每周二8:00更新上周周榜

月榜:以自然月为统计周期的榜单,每月二日8:00更新上月月榜

三、计分规则

排行榜综合考察的维度包括:传播力、互动力、公信力和引导力,在此基础上得出总分。以下以日榜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1、传播力指标:

综合考量政务微博发布的政府本职工作相关专业博文数量、博文总阅读量、博文平均阅读量及视频平均播放量数据,经严格统计与分析,计算得出指数。

a.发博量:当日所发原创博文数量的总和。

b.博文总阅读量:最近7日所发原创博文在当日阅读增量的总和。

c.博文平均阅读量:最近7日所发原创博文在当日阅读增量的总和,平均计算得到指数。

d.视频平均播放量:最近7日所发原创视频在当日播放增量的总和,平均计算得到指数。

2、互动力指标:

综合考量政务微博发布的政府本职工作相关专业博文的被转发次数、被评论人数、被点赞次数及主动转发次数、主动评论人数数据,经严格统计与分析,计算得出指数。

a.被转发次数:最近7日所发全部微博在当日发生的被转发数,排除垃圾用户。

b.被评论人数:最近7日所发全部微博在当日发生的被评论数,当账号被某一账号进行多次评论时,一天只计一次。政务账号间的互相评论不纳入统计范围,排除垃圾用户。

c.被点赞次数:最近7日所发全部微博在当日发生的被点赞数,排除垃圾用户。

d.主动转发次数:政务微博在当日发生的主动转发次数。

e.主动评论人数:政务微博在当日发生的主动评论行为数据,满足最低字符要求,同一个账号对某一账号进行多次评论,一天只计一次。政务账号间的互相评论不纳入统计范围。

3、公信力指标:

综合考量政务微博回应热点事件,做好权威发布的能力,通过相关指标量化政务微博的公信力,包括政务微博官方通报及相关媒体引用报道带来的传播数据。经AI模型识别、统计与分析,计算得出指数。

a.官方通报及媒体引用报道的博文被评论总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官方通报博文及前50个媒体账号引用报道博文,在当日被评论增量的总和。

b.官方通报及媒体引用报道的博文被点赞总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官方通报博文及前50个媒体账号引用报道博文,在当日被点赞增量的总和。

c.政务微博参与热搜话题共建产生的话题阅读增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原创博文,被添加到相关热搜话题下"置顶""官方通报""当事方""当事人"等推荐模块时,将相关热搜话题在当日的阅读增量的总和记给参与热搜共建的政务微博。

4、引导力指标:

综合考量政务微博议题设置、引导受众参与话题活动的能力,对此进行数据指标量化,包括政务微博主持的话题阅读量、互动量和讨论量数据,其中政务微博主持的热搜话题阅读增量会被二次计算。经综合计算得出指数。

a.主持的热搜话题阅读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主持的热搜话题在当日阅读增量总和。

b.主持话题的阅读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所主持话题在当日的阅读增量总和。

c.主持话题的互动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所主持话题在当日的互动增量总和。

d.主持话题的讨论量:最近7日政务微博所主持话题在当日的讨论增量总和。

四、说明

1.并非发博越多,指数越高,高频刷屏将导致指数值下降

2.月榜及周榜数据会将各数据项换算成日均数据再进行计算

3.中央和国家直属机构的政务微博不参与地区间排行的统计,省直属机构的政务微博不参与城市排行的统计

4.开放@政务风云榜 私信接受举报,不合理的刷分行为将会受到处罚